人們對人機關系認知的顛覆,大多緣于今年3月初谷歌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戰(zhàn)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。AlphaGo在圍棋領域的重大突破,引發(fā)了社會各界對機器人與人關系的關注和思考。
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,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(fā)布最新的調查報告,這項調查顯示,到2030年之前,機器人自動化將搶走全球8億人工作,影響波及全世界五分之一勞動力,涉及全球46個國家800多種職業(yè)。現在,互聯網制造來了,人類是否將集體成為“多余人”?
對此現象,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聲音。一種是“樂觀派”,他們認為,機器人只是一種技術、設備,用于取替簡單的、重復動作的沒有生命力的“機械手臂”。
另一種則是“悲觀派”,他們認為,當人工智能賦予機器人思維和自我學習能力后,機器人會成為一種新的物種,融入到生態(tài)鏈當中,未來有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威脅。
人工智能作為即將或者已經到來的第四次工業(yè)革命的排頭兵,正深刻得影響著人與人、人與機器的關系:人與人之間的依附性關系正在在不斷瓦解,人與機器協同的關系正在日益加深。因此,當談及企業(yè)大規(guī)模的機器換人將搶奪工人的飯碗時,便會引起較大的社會爭議。
事實上,作為人類生理限制的延伸和補充,機器換人能夠把人們從單調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來,讓他們騰出更多精力和時間,去做富有創(chuàng)意、附加值更高的工作。此外,新涌現出來的經濟形態(tài),為傳統產業(yè)中流失的工人提供了新的就業(yè)方向,吸納了一批對生產技能要求相對較低的工人。
其實,自工業(yè)革命以來,人類就持續(xù)處于類似的焦慮中。歷史也證明,新技術替代舊技術是不可阻擋的,但技術革命從來沒有使人類陷入大規(guī)模失業(yè)的絕境?;ヂ摼W制造同樣也不會,它將是對“機器換人”更徹底的超越。
企業(yè)是選擇工人,還是運用機器人、物聯網、區(qū)塊鏈技術,終究要服從經濟法則。至少目前來看,“人機沖突”也許被過于夸大了。從2013年起,廣東東莞市政府每年拿出2億元鼓勵企業(yè)“機器換人”,但當地企業(yè)家表示,工人依然非常緊缺,不間斷招工還是常態(tài)。一些企業(yè)之所以急于“機器換人”,主要原因是招不到人才或流失的工人太多,而不是人工成本過高逼迫企業(yè)用機器換人。
當然,對互聯網制造帶來的“機器換人”,哪怕沖擊只是暫時的、局部的,也不應聽之任之。畢竟現代工人有其“資產專用性”,更換崗位面臨著降低薪水、短期無法適應等困局。這需要社會政策來托底,需要有效的轉崗培訓?;ヂ摼W制造帶來的就業(yè)結構和方式的轉變,將是“痛并快樂著”。
人類的每一次的砥礪前行,都在應新的思想、新的技術在調整。而每次的調整,都會帶來革命性的顛覆。如今,全球的勞動者正面臨著被機器人取代的危機。而對于未來機器人是否真的取代人類,我們無從得知,這取決于人工智能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人類對這種能力的控制,現在階段更多是從技術和應用上去出發(fā),但我們更愿意相信,機器人和人類一定可以創(chuàng)造共生的未來。
“2030年前機器人或搶8億人工作?“人機”關系再引深思”由機電設備網整理發(fā)布,如需轉載,請注明文章來源,更多行業(yè)資訊,請點擊關注:機電行業(yè)